環境友善

環境管理

SDGs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新光保全由董事會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在底下設立永續發展推動室,透過收集永續趨勢、與外部顧問諮詢以及參與永續活動等管道 ( 例如: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永續iLab等舉辦之線上/ 實體環境論壇) 等方式,並經內部永續發展小組成員討論以及視內部需求不定時召開會議,分析與更新組織內部氣候相關議題以及氣候議題帶來的影響。每年亦定期 ( 年初、年末) 向董事會報告結果,以利公司針對氣候風險與機會,制定因應策略。
2023 年,永續發展委員會於董事會報告ISO 14064-1 及查證的時程規劃、獲得台灣淨零行動聯盟頒發綠級標章、及事業群參與氣候議題的教育訓練與永續報告書執行進度等事項,並於2024 年將持續與董事會報告氣候議題與溫室氣體盤查進度。

新光保全召集各部室收集業務實務狀況,衡量氣候議題的可能性與衝擊度,再經由永續發展委員會評估與分析議題,以利管理層作為策略擬定的依據。衡量氣候議題時考量兩大面向:以法規與政策公告的狀況、利害關係人的詢問頻率與該事件發生的頻率週期,評估該議題發生的可能性;以財務的損失或增加 ( 例如賠償、罰款或減少增加營收)、營業人員受到傷害或有不良的商譽後果等狀況區分衝擊度。綜合衡量可能性與衝擊度後,篩選出發生率高且會對營運帶來重大影響的氣候風險與機會。經內部衡量氣候議題的可能性與衝擊度後,並從轉型風險 ( 政策與法規、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商譽風險)、實體風險 ( 立即性風險、長期性風險) 與機會 ( 資源使用效率、能源來源、產品和服務、市場、韌性) 等類別中,辨識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20 項氣候風險和11 項氣候機會,其中有7 項重大氣候風險、2 項重大氣候機會。


氣候風險與機會的辨識與回應
類型 管理方式 氣候風險/機會 發生 價值鏈 新興風險與潛在風險對新光保全營運與財務的影響 新光保全的因應措施與行動方案
轉型
風險
法規 減緩 強制申報 短/中期 生產/配送
  1.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為提升各單位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服務及產品成本。
  2. 國內碳交易制度、徵收碳收費等法規尚不明確,未來營運將受制度影響。
  1.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建立相關環境數據記錄機制,再依據碳盤查結果進行碳管理與減碳路徑規劃。
  2. 擴大ISO 14064查證範圍,如完成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盤查。
  3. 提升設備機材能源效率,發展低碳排製程,以符合趨勢。
  4. 評估參與 CDP,揭露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
控制
  1. 蒐集各項法規,確認國際永續趨勢與追蹤相關法規。
產品標示法規與標準 短期 生產
  1. 配合政府法規調整,改善管理流程,並進行認證,提升成本。
  1. 法務室適時追蹤新法規,以符合法律規範。
  2. 定期舉辦法規宣導與教育訓練,提升員工法律素養。
市場 減緩 顧客行為轉變 中/長期 經銷
  1. 因永續意識提升,客戶要求高標準機材或其他低碳排服務,否則會流失客戶。
  2. 因應新市場需求,調整商業模式,需投入更多產品的研發成本與服務的營運成本。
  3. 市場趨勢變化,若無法符合客戶需求,將導致銷售量降低,影響市佔率。
  1. 開發符合客戶使用之產品,如將機材無線化、提升機材品質。
  2. 開發符合客戶使用之產品,如保全設備全面無線化。
控制
  1. 評估增設客戶多渠道服務進線模式,增進與客戶的溝通。
  2. 持續運用AI技術,提升服務能量,積極打造智慧雲端生態圈。
商譽 減緩 顧客偏好改變 中/長期 經銷
  1. 供應商若沒有良好的永續表現,間接影響公司信譽。
  2. 永續作為沒有滿足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失去顧客信賴,降低市佔率。
  1. 加強供應鏈管理,透過供應商承諾書與供應商視察表,確保合作產商的綠色表現。
控制
  1. 重視永續策略的擬定與執行狀況,並保持利害關係人的聯繫管道,注重回饋。
技術 控制 新技術投資 長期 生產
  1. 因應綠色趨勢,需投入更多的成本培訓了解綠色技術、AI的人才與設備,並且公司需克服轉型期的不適應,提升研發成本、培訓成本和營運成本。
  2. 轉型技術影響現有服務與產品。
  1. 整合關係企業,並與新事業體結盟,創造合作機會。
  2. 透過產學合作、與縣市單位媒合,強化人才培育機制。
實體
風險
立即 調適 極端天氣 長期 經銷
  1. 使用設備更容易因為天災導致損壞,而且外勤員工頻繁出勤確保產品運作情況,造成工作安全風險提高。
  2. 據點或是員工出勤遭受天災或停電,影響營運或作業效率,提高營運成本。
  1. 因應天災、停電等災害,訂定SOP,並劃分職權,透過指揮官,即時對災害展開因應行動。
  2. 進行颱風天外勤人員安全評估,保障員工安全與健康,並開發新型態災難警報,減少員工因出勤造成之安全風險。
長期 減緩 平均溫度改變 長期 經銷
  1. 外勤員工需要的休息時間的頻率或時長會更多,而且發生中暑機率提高,造成員工職業傷害。
  2. 設備、載具需要耗費更多能源進行散熱,提升費用。
  1. 使用更加節能的設備。
控制
  1. 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教育訓練,宣導員工安全意識。
機會 資源利用效率 減緩 使用更有效率的生產與配送流程 中/長期 配送
  1. 降低運輸成本與運送時間,縮短交期,降低營運成本。
  1. 提升生產與配送管理,如機材以條碼監控。
  2. 評估引進物聯網應用相關系統,提高生產力。
產品與服務 控制 多元化經營 短期 經銷
  1. 提供客戶多元化產品選擇,以提升客戶使用率、增加公司營收。
  1. 透過異業合作提供多元產品,增加營運韌性。
  2. 透過軟硬體結合,持續開發整合AIoT方案,優化既有產品與服務。
註:

發生時間以近2年為短期,3-5年為中期,5年以上為長期

新光保全參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發布的AR6(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選定SSP1-2.6與SSP5-8.5 情境,進行氣候變遷的情境分析。

SSP1-2.6的情境下,全世界視氣候變遷為重大議題,追求永續發展,實行高效率的技術,對環境保護有高度意識和行動力,以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在這種情境下會有嚴格的法規與措施,全球平均氣溫在世紀末前可控制在2°C以下,即便如此,21世紀末的臺灣,超過36°C的極端高溫事件仍會增加幅度7日、暴雨增加幅度為15.3%、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增加幅度為0.4%。

因此在SSP1-2.6的情境,因為全球追求減緩氣候變遷,對新光保全而言會面臨更強勢的轉型風險。例如會被酌收更高昂的碳費(300元/噸碳排放);需花費更多人力、設備和投資技術,來調整作業流程與服務,以因應未來更嚴格的強制申報要求、產品標示法規與標準以及顧客更加重視環保表現的市場需求。

相比之下,SSP5-8.5的情境中,則是由化石燃料驅動的情境,快速的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發展,帶動排放快速增加,對氣候變化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對生態和經濟系統產生災難性影響。以21世紀末的臺灣來說,氣溫上升3.4 °C、總降雨量增加幅度超過31%、超過36°C的極端高溫事件增加幅度48日、暴雨增加幅度為41.3%、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增加幅度為12.4%,而且颱風的個數下降,強颱的比例、風速和降雨均會上升。

因此在SSP5-8.5 情境,面臨更嚴重的實體風險,新光保全在營運因為更容易遇到極端天氣事件,導致設備更容易損壞,重新添購設備出勤與維修的頻率增加,員工也更容易受傷,需支付更多的作業成本。

新光保全在面對氣候議題上,採取四大策略(1)溫室氣體盤查以達到碳管理(2)加強員工訓練 (3)使用高效率與節能設備(4)推動綠色管理服務與行動,來達到綠色轉型,在兩種情境下都會採取四大策略,但會因為情境不同而更注重特定策略的發展。

在SSP1-2.6的情境,因為有更強勢的轉型風險,新光保全更著重溫室氣體盤查以達到碳管理,來達到法規面上強制申報要求,技術面上的新技術投資與轉型,則會先從使用使用高效率與節能設備著手,並且因應新市場機會,以及市場與商譽面上,顧客的行為與偏好的轉變,會推動綠色管理、服務、行動;在面對SSP5-8.5 情境下,因應嚴苛的實體環境,帶來的極端天氣和平均溫度改變,會更加關心員工,並有更嚴格的風險應對流程和教育訓練。

新光保全在面對氣候議題時,將評估方式融入風險管理流程(風險管理流程評估方式詳見第二章)。新光保全成立跨部門風險管理小組為負責執行風險管理之權責單位,其隸屬於永續發展委員會。衡量風險時,採取三道防線責任,由各單位承辦人、權責主管、風險管理小組在覺察風險時訂定衡量與監控機制。在面對氣候議題時,也是參照公司風險管理流程,透過與風險辨識、風險衡量、風險監控、風險報告與揭露到風險回應,此外在風險辨識的環節,進一步分析氣候風險與機會帶來的衝擊與可能性,並進行排序。

氣候風險的辨識與回應流程
建立氣候風險與機會清單

新光保全依據公司營運狀況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並參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建立風險與機會清單。

召集各部門鑑別議題

永續發展委員會與風險管理小組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工作坊與表單調查,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帶來的短中長期衝擊,並依據衝擊度由低至高分成1-5分、依據可能性由低至高分成1-6分。

辨認與排序重大風險與機會

將衝擊度與可能性相乘的風險係數超過16分者,辨認為高衝擊度與高可能性的氣候風險與機會,並透過與管理層討論進行排序。

衡量風險與擬定策略

永續發展委員會評估辨識的風險,在不同情境下對產品服務或管理流程帶來的改變,評估對於公司之營運衝擊後,協助擬定氣候議題的因應策略,再依各部室情況訂定適當之衡量方法進行追蹤。

風險報告、揭露與回應

永續發展委員會不定期追蹤各部室與氣候議題有關的永續成效,並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會or管理層)報告氣候相關法規的變動與氣候策略的執行表現。

因應氣候的策略,新光保全於2022年4-6月,訂下及完成參與台灣淨零行動聯盟(TANZE)2030/50淨零倡議計畫與承諾。

1. 溫室氣體盤查

新光保全設定2022 年為基準年,基準年總排放量為7821.2758 (tCO2e/ 年),訂定每年較前一年度降低0.5% 之能源績效指標,並以2027 年全集團碳排放量較基準年降低20%為目標。本公司擬規劃2023 年完成母體公司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其事業體於2029 年完成盤查及查證。

2. 管理作業 E 化

管理作業E 化:新光保全自1999 年導入企業流程管理系統 (BPM),同仁無須返回辦公室即可在行動裝置上辦理行政作業;2000 年將原本紙本簽核作業流程轉變成電子簽核,2023 年約減少約2,813,908 張A4 用紙。未來將持續增加其平台功能性,推動流程數位化、內部無紙化作業,並訂定每年較前一年度減少使用20 萬張A4 用紙之目標。

3. 採購高效率與節能設備

採購高效率與節能設備:自2020 年陸續更換各單位辦公處所節能空調設備;另陸續汰換舊式燈具,截至2021 年已完成總部大樓燈具汰換,規劃之後每年降低0.3% 節省約15,000 度使用電量為目標,並於2027 年完成辦公處所燈具汰換作業,約可降低1.5% 節省約75,000 度使用電量。

4. 推動綠色管理、服務、行動

推動綠色管理、服務、行動:針對客戶進行保全舊機材回收,經過嚴密測試及檢修,符合規定機材將可再次使用,以延長其使用生命週期,提升機材使用效能效能,近3 年機材回收率平均維持約93%,再利用率平均維持約46.6%;優先選擇對環境衝擊較少、以綠色產品的生產及使用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產品,落實綠色採購;依供應商依賴程度及永續程度分級要求,建立永續採購管理辦法,將碳排以及ESG 因子納入要項中並設置檢核標準。透過商品,服務,教育 ( 學校、社區、社群、多媒體) 等協助及合作,提升利害關係人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並與其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的生態圈,達成減緩地球暖化之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