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共融

內部共融

SDGs

健康安全職場

管理模式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運作

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全體工作者安全與健康,本公司成立專責單位「安全衛生室」,並於每一駐區編置一位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執行安全衛生管理;另我司為職安法第 23 條依法應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行業,是以,我們依循國家標準 CNS 45001 同等以上規定之 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於 2020 年成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推動小組,辦理推動管理系統建置教育訓練及推動管理系統,並於 2021/4 完成相關章節條文規定之手冊、程序書、辦法規章建置,持續於公司內部精進與落實相關條文之規範,擬定各項管理方案,以達成預期目標,期能藉由目標建立 → 擬定計畫 ( Plan ) → 落實執行 ( Do ) → 評估查核 ( Check ) → 持續改善 ( Act ) 之 PDCA 循環模式,落實安全衛生管理,持續改善。公司目前已依職安法第 23 條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範圍涵蓋總公司及分支單位,尚未取得相關認證。

另一方面,本公司每月於內部企業網 ( SKSOA、EIP ) 進行「職業災害內容及統計表」通告,宣達員工知悉公司職災發生原因及預防對策,並訂有『安全衛生工作守則』,明定工作場所作業規範,以防止類似職災事故再次發生。

職業安全衛生高層支持與參與

本公司 2015 年成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置委員 11 人,由總經理出任主任委員,由各單勞工代表共同推選出 4 位勞工代表擔任勞工代表委員 ( 佔全體委員三分之一以上 ),每季召會乙次,負責擬定、規劃、推動及督導職業安全衛生有關業務,諸如辦法、計劃審議及防護用具增購建議等。現場安全衛生之巡視檢查,每月由單位主管進行安全衛生巡視檢查乙次,並由經理階主管,每月不定期進行巡視檢查結果之抽查。抽查結果由總公司安全衛生室,於每月本部主管會議及每季經理季會中提出工安報告、檢討與建議,以落實職安衛管理。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為強化同仁危害認知與預防觀念,避免工作時發生意外事故,依公司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管理辦法辦理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針對所有新進勞工、在職勞工及在職勞工變更工作者,施以必要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對於擔任急救人員與職業安全衛生人員之勞工,則接受相關職務專業訓練,期以達到零重大職業災害發生之目標。

為鼓勵同仁自我學習各項安衛職能,於企業網 ( SKSOA ) /知識管理/建置「安全衛生教材專區」,彙整公司安全衛生相關辦法、執行計畫與訓練教材於專區內,供同仁隨時查閱與學習,以提升危害認知與事故預防的觀念;不定期以通告 ( 職災案例與交通安全宣導 ) 或教育訓練方式,提升同仁安全衛生知識與技能,降低事故發生。

對於非員工 ( 承攬商 ) 之教育訓練,施工廠商進場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工作環境暨危害因素告知」並留下執行紀錄,提醒施工人員工作環境潛在的危害及應採取的防範措施,以降低事故發生,提升危險預知能力。另外進場的非員工 ( 承攬商 ) 需完成一般安全衛生教育或取得職安卡或合格訓練單位核發之 6hr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證明,始得進場施作,確保非員工 ( 承攬商 ) 具有基本危害認知與安全意識的能力。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訓練類別 人數
一般安全衛生教訓練 238
在職勞工變更教育訓練 8
在職勞工在職教育訓練 1,653
總計 1,899
各項安全衛生專業證照
證照類別 人次
甲級職業安全管理技術士 1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技術士 2
甲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43
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4
營造業甲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1
營造業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15
急救人員 82
防火管理員 2
從事勞工健康服務之護理師 1
總計 151
註:

至 2024/12/31 證書仍為有效時,列入證照數計算。

承攬商安全衛生管理

為降低工作夥伴重大職業安全衛生負面衝擊,每年進行供應商健康與安全之訪視、承攬人廠商定期評估及承攬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符合度評分。對施工廠商施工人員進行「工作環境暨危害因素」告知並留下執行記錄,提醒施工人員工作環境潛在的危害及應採取的防範措施,以降低事故發生,提升危險預知能力;對於進入新光保全公司工作場所進行施工、保養及維修之承攬商管理於依「承攬商安全衛生管理程序」,加強承攬商進場之安全衛生管理,以降低事故發生。未來並列管合約有效期內所有承攬商「承攬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名冊」 ( 員工、( 再 ) 承攬商、清潔及保全 ),以降低委託承攬風險。

年度 2024
項目 新光保全 工作者
人次 1,735 274
比例 (%) 86.4 13.6
註:

工作者為,工作或工作場所受組織管控的非員工 ( 承攬商 )。

2024 年度職安衛管理系統績效指標
  1. 辦理「張老師免費心理諮詢專線」,提供專業心理諮詢與必要之轉介服務,並配合推動企業托育支持、自強活動、社團參與、健康講座及多元健康促進計畫,積極營造支持性職場環境,關注員工心理韌性與家庭支持系統之建構。透過上述措施,促進全人健康發展,強化員工福祉,展現企業對員工關懷及社會責任的實踐。
    2024 年,已成功取得「健康促進標章認證」,為打造永續健康職場邁出關鍵一步。
  2. 2024 年榮獲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勞動安全獎 _ 職場安心獎」,證明我們的努力被看見,更是對公司職場安全文化的一種肯定。
  3. 法規符合性查核執行率每半年乙次。
  4. 每年至少辦理 4 場次健康講座,本年度辦理 6 場次健康講座。
  5. 聘請顧問公司輔導並全面檢視 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運作,總公司計畫於 2025 年 9 月取得認證。
  6. 降低職業災 ( 傷 ) 害之交通事故發生件數 10% ( 與 2023 年相較 )。( 本績效未達成,2025 年擬定降低交通事故管理方案持續改善 )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與目標達成率

我們以「零」重大職業災害發生為短期目標,並以追求「零」災害、「零」事故為最高目標。

組織職安衛議題及風險與機會管理

為建立本司組織職安衛及工作者及利害相關者鑑別,並進行關注議題收集及風險與機會管理之標準,以因應組織職安衛變化可能之風險與機會,並對風險與機會進行評估管理作業,提早採取對策或管制措施,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持續有效的運作。2024 年鑑別議題的類別分析:

  • 外部環節議題:14 項。
  • 內部環節議題:14 項。
  • 利害相關者關注議題:4 項。
  • 守規義務議題:5 項。
  • 判定為組織不可接受 ( 高度風險 ) 共計 7 項 ( 含括供應商職安管理及專業資格管理、承攬商專業資格、個人防護具配戴、消防設施及緊急應變、工作場所墜落、滾落事故、交通事故頻傳、四大計畫( 人因、職場不法侵害、過勞、母性健康 ),持續列入 2025 年持續進行改善。
颱風天外勤安全管理

為降低勞工颱風天執勤職業災害風險,擬定颱風天外勤作業安全管理,落實保障執勤人員安全與健康;颱風天從事外勤作業人員執行勤務發現存有風險,使生命遭受威脅,應以生命安全為重,不要冒險前往,如未達成任務者,不會予以不利處分,惟應立即回報現況;落實職安衛政策「遵守職安法規要求」,2024 年因颱風天停班停課,停班縣市共進行颱風天外勤人員安全評估 2 次。颱風天執勤以人身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對於颱風天執勤人員於執勤過程中發現存有風險,使生命遭受威脅,應以生命安全為重,不宜冒險前往,惟應立即回報單位主管及管制中心,如未達成任務者,公司不會予以不利處分。工作者行使「退避權」,工作者未達成任務者,不會予以不利處分,此均已明訂於「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及「颱風天外勤安全管理計畫」內。

職業災害事件通報、處理及調查管理
2024
  • 新保員工無職業病或疾病發生或無與工作相關死亡案件
  • 新保合作承攬商未發生公傷事件事件且無與工作相關死亡案件

藉由推行風險評估、危害辨識、安全衛生教育宣導及公告等推動,以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與安全知識。不論是大傷、小傷甚至是虛驚事故,同仁都應即時回報。另對於作業有安全不佳、職業危害與有危險狀況,同仁行使「退避權」,並透過公司創意信箱進行回報或直接回報予安全衛生室協助處理改善,公司不會因為同仁的通報給予以不利處分。若不慎發生職安衛事故,除立即採取搶救措施,應依循合宜處理方式,使其傷害程度降至最低,並經調查以檢討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以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該項管理適用所有員工及承攬商、訪客等於工作場所或因公外出之意外,但不包括承攬商之交通事故。

單位如發生職業災害時,除應採取必要之急救、搶救等措施外,亦應依通報流程通報:

  1. 單位若發生職業災害,事故當事人或所屬幹部於 BPM 進行回報,進入 SKSOA 系統 → 人資專區 → 職業災害通報 → 建立。
  2. 由北區管制中心值班主任判斷是否為重大職災,如為重大職災,由值班主任於職災通報網址進行通報,並回報總公司所屬部室主管、人資部、安全衛生室。若不是,則回報總公司所屬部室主管、人資部、安全衛生室即可;通報案件如非同仁於上下班途中或值勤中所發生之傷亡事件,值班幹部作廢歸檔結案。
  3. 單位主管應於三日內會同勞工代表進行職災調查並填寫「職業災害事故報告書」及檢附事故現場照片,於 BPM 通報進行回報。
  4. 事故發生七個工作日內完成職災案例及交通安全宣導,並於BPM通報進行回報 (宣導照片、上課簽到單),以免類似事故一再發生;經安全衛生室審核通過結案。
  5. 單位主管通知家屬知曉現況。
  6. 職災善後處理;罹災人員慰問及職災補 ( 賠 ) 償。
  7. 安全衛生室按月填載職業災害內容及統計,報請勞動檢查機構備查,並公布於工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