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全職場
管理模式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運作
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全體工作者安全與健康,本公司成立專責單位「安全衛生室」,並於每一駐區編置一位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執行安全衛生管理;另我司為職安法第23條依法應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行業,是以,我們依循國家標準CNS 45001同等以上規定之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於2020年成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推動小組,辦理推動管理系統建置教育訓練及推動管理系統,並於2021年4月完成相關章節條文規定之手冊、程序書、辦法規章建置,持續於公司內部精進與落實相關條文之規範,擬定各項管理方案,以達成預期目標,期能藉由目標建立→擬定計畫(Plan)→落實執行(Do)→評估查核(Check)→持續改善(Action)之PDCA循環模式,落實安全衛生管理,持續改善。公司目前已依職安法第23條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範圍涵蓋總公司及分支單位,尚未取得相關認證。另一方面,本公司每月於內部企業網(SKSOA)進行「職業災害內容及統計表」通告,宣達員工知悉公司職災發生原因及預防對策,並訂有『安全衛生工作守則』,明定工作場所作業規範,以防止類似職災事故再次發生。
職業安全衛生高層支持與參與
本公司2015年成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置委員11人,由總經理出任主任委員,由各單勞工代表共同推選出4位勞工代表擔任勞工代表委員(佔全體委員三分之一以上),每季召會乙次,負責擬定、規劃、推動及督導職業安全衛生有關業務,諸如辦法、計劃審議及防護用具增購建議等。現場安全衛生之巡視檢查,每月由單位主管進行安全衛生巡視檢查乙次,並由經理階主管,每月不定期進行巡視檢查結果之抽查。抽查結果由總公司安全衛生室於每月本部主管會議及每季經理季會中提出工安報告、檢討與建議,以落實職安衛管理。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為強化同仁危害認知與預防觀念,避免工作時發生意外事故,依公司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管理辦法辦理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針對所有新進勞工、在職勞工及在職勞工變更工作者,施以必要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對於擔任急救人員與職業安全衛生人員之勞工,則接受相關職務專業訓練,期以達到零重大職業災害發生之目標。
為鼓勵同仁自我學習各項安衛職能,於企業網(SKSOA)/知識管理/建置「安全衛生教材專區」,彙整公司安全衛生相關辦法、執行計畫與訓練教材於專區內,供同仁隨時查閱與學習,以提昇危害認知與事故預防的觀念;不定期以通告(職災案例與交通安全宣導)或教育訓練方式,提升同仁安全衛生知識與技能,降低事故發生。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訓練類別 | 人數 |
---|---|
一般安全衛生教訓練 | 283 |
在職勞工變更教育訓練 | 8 |
在職勞工在職教育訓練 | 1,671 |
總計 | 1,962 |
各項安全衛生專業證照
證照類別 | 人次 |
---|---|
甲級職業安全管理技術士 | 1 |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技術士 | 3 |
甲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 38 |
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 3 |
營造業丙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 10 |
急救人員 | 83 |
防火管理員 | 4 |
從事勞工健康服務之護理師 | 1 |
總計 | 143 |
至2022/12/31證書仍為有效時,列入證照數計算。
承攬商安全衛生管理
為降低工作夥伴重大職業安全衛生負面衝擊,每年進行供應商健康與安全之訪視、承攬人廠商定期評估及承攬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符合度評分。對施工廠商施工人員進行「工作環境暨危害因素」告知並留下執行記錄,提醒施工人員工作環境潛在的危害及應採取的防範措施,以降低事故發生,提升危險預知能力;對於進入新光保全公司工作場所進行施工、保養及維修之承攬商管理於依「承攬商安全衛生管理程序」,加強承攬商進場之安全衛生管理,以降低事故發生。未來並列管合約有效期內所有承攬商「承攬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名冊」(員工、(再)承攬商、清潔及保全),以降低委託承攬風險。
年度 | 2022 | |
---|---|---|
項目 | 新光保全 | 工作者 |
人次 | 1,751 | 321 |
比例 (%) | 84.5 | 15.5 |
工作者工作或工作場所受組織管控的非員工
健康關懷及健康促進措施
為符合職業安全衛生法規要求,擬訂四大計畫「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管理辦法」、「母性勞工健康保護辦法」、「人因性危害預防管理辦法」並持續進行,期能確保員工之身心健康。2022年1月起雇用專任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辦理臨場健康服務,作業現場訪視、定期健康檢查,評估健康管理績效,找出高風險者由醫護人員進行健康風險管控。111年總公司展延取得「健康啟動標章認證」、定期辦理企業托育服務、員工自強活動及健康講座等活動。
項目 | 管理措施 | 2022年重點成果 |
---|---|---|
健康管理 |
|
|
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 |
針對異常工作負荷促發腦心血管疾病預防(過勞預防),依計畫篩選出高風險群,由職醫進行健康面談與諮詢,提供同仁相關危害之預防方法與健康指導。 |
|
重複性工作促發肌肉骨骼預防(人因性危害) |
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預防(即人因性危害預防),於健康檢查時利用肌肉骨骼症狀調查表找出酸痛等級3以上的同仁,總公司有10人、分支單位有25人,分析造成肌肉骨骼酸痛,以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姿勢不良且未適度休息與活動所致居多,安全衛生室透過企業網(SKSOA),以通告方式宣導電腦作業危害與預防方法,說明電腦操作正確姿勢。 |
|
母性健康保護 |
依循母性勞工健康保護政策製訂「母性勞工健康保護辦法」,對於懷孕、產後及哺乳的女性工作者,由護理師協助進行健康情形自我評估,並與職安人員共同完成作業場所危害評估,及安排由臨場健康服務醫師進行母性健康保護面談及工作適性評估,以達到母性勞工健康保護之目的。 |
|
職業災害復工 |
職災勞工復工面談與評估:職災勞工超過合理復原時間,由職醫進行健康指導與面談,以縮短復原時間,在同仁工作能力漸漸符合原工作部份所需時,透過漸進式復工,讓同仁一步一步地再適應他的工作,最後重返全時全職的職場。 |
|
職場不法侵害預防 |
|
|
作業環境監測作業 |
辦公場所二氧化碳監測:從2015年起逐年針對法令指定之作業場所「設置有中央管理方式之空氣調節設備之建築物室內作業場所」,擬定「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每半年實施作業環境二氧化碳濃度監測乙次,掌握作業環境實態,並公布監測結果使勞工知曉其暴露狀況,以保障作業人員健康;另至2022年下半年度為止,已將各單位屬「設置有中央管理方式之空氣調節設備之建築物室內作業場所」全部納入監測計畫進行監測。 |
辦公場所二氧化碳監測共2次;監測結果均符合法定標準。 |
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管理
本公司針對公司各項作業活動及設施潛在的危害因素,藉由持續性的鑑別危害、風險評估以及執行必要性風險控制,從中評估出職業安全衛生風險與機會。該項管理適用於本公司各工作場所進行活動,包含例行性及非例行性活動,所有人員進入工作場所之活動(包括承攬商及訪客)及由公司或其他單位在工作場所中所提供之基礎設施、設備及物料,以實現職業安全衛生政策,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組織鑑別之高度風險須在一定期限內採取風險控制,將其風險降至可接受風險,不可接受風險彙整表。
危害因子 | 部室 | 風險等級 | 現有風險控制方法 | 不可接受風險控制之因應對策 | ||
---|---|---|---|---|---|---|
教育訓練 | 文件化作業管制或監控 | 管理方案或消除或替代 | ||||
墜落、滾落 | 電子保全部 | 4 |
|
加強「合梯及移動梯作業安全檢查重點及注意事項」教育訓練及演練 |
合梯使用前確實檢點合梯作業安全檢查表 |
降低人員檢修墜落事故發生件數改善管理方案 |
非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電子保全部 | 4 |
|
加強交通安全與防禦駕駛宣導 |
-- | 降低交通事故發生件數改善管理方案 |
非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服務本部 | 4 |
交通安全與防禦駕駛宣導。 |
加強交通安全與防禦駕駛宣導 |
-- | 降低交通事故發生件數改善管理方案 |
降低下樓梯滾落事故 | 服務本部 | 4 |
上下樓梯安全注意事項宣導。 |
加強上下樓梯安全注意事項與工作場所跌倒預防 |
-- | 降低下樓梯滾落發生件數改善方案 |
非上下班公路交通事故 | 業務本部 | 4 |
交通安全與防禦駕駛宣導。 |
加強交通安全與防禦駕駛宣導 |
-- | 降低交通事故發生件數改善方案 |
跌倒 | 建工部 | 4 |
加強「跌倒危害預防」教育訓練,宣導工作環境中走道不得堆置貨物。 |
-- | 工作環境中走道保持暢通不得堆置貨物 |
跌倒危害預防改善方案 |
- 評估作業:主要包括流程盤查→危害鑑別→風險與機會評估→風險控制決定。
- 控制措施包括A 消除→B 取代→C 工程控制→D 管理控制→E 個人防護具。
- 風險等級分為1至5級,第4級至第5級風險須發展降低風險之控制設施,將其風險降至中度風險以下(3級),並由各單位制定「管理方案表」進行改善,安全衛生室不定期進行查核,持續進行改善。
組織職安衛議題及風險與機會管理
為建立本司組織職安衛及工作者及利害相關者鑑別,並進行關注議題收集及風險與機會管理之標準,以因應組織職安衛變化可能之風險與機會,並對風險與機會進行評估管理作業,提早採取對策或管制措施,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及職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持續有效的運作。2022年判定為組織不可接受(高度風險)共計5項(含括流行病疫情(COVID-19)、消防設施及緊急應變、員工作業標準/作業流程落實度、職場暴力、職場暴力四大計畫(人因、職場不法侵害、過勞、母性健康)),截至年底,前3項狀況均已改善、後2項列入112年持續進行改善。
颱風天外勤安全管理
為降低勞工颱風天執勤職業災害風險,擬定颱風天外勤作業安全管理,落實保障執勤人員安全與健康;颱風天從事外勤作業人員執行勤務發現存有風險,使生命遭受威脅,應以生命安全為重,不要冒險前往,如未達成任務者,不會予以不利處分,惟應立即回報現況; 落實職安衛政策「遵守職安法規要求」,2022年因颱風天停班停課,停班縣市共進行颱風天外勤人員安全評估1次。
職業災害事件通報、處理及調查管理
- 新保員工無職業病或疾病發生或無與工作相關死亡案件
- 新保合作承攬商未發生公傷事件事件且無與工作相關死亡案件
藉由推行風險評估、危害辨識、安全衛生教育宣導及公告等推動,以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與安全知識。若不慎發生職安衛事故,除立即採取搶救措施,應依循合宜處理方式,使其傷害程度降至最低,並經調查以檢討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以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該項管理適用所有員工及承攬商、訪客等於工作場所或因公外出之意外,但不包括承攬商之交通事故。
單位如發生職業災害時,除應採取必要之急救、搶救等措施外,亦應依通報流程通報:
- 單位主管應立即填寫「職災發生第一時間通報單」回報所屬管制中心、駐區經理或總公司部室經理,並回報北區管制中心
- 由北區管制中心值班主任判斷是否為重大職災(如職安法37條第二項),如為重大職災,由值班主任於職災通報網址進行通報
- 單位主管應於三日內會同勞工代表進行職災調查並填寫「職業災害事故報告書」回報
- 事故發生七個工作日內完成職災案例及交通安全宣導回報,以免類似事故一再發生
- 通知家屬知曉現況
- 職災善後處理
- 職災補(賠)償
- 安全衛生室按月填載職業災害內容及統計,報請勞動檢查機構備查,並公布於工作場所
藉由導入以上管理系統,落實PDCA循環模式,本公司工作場所安全事件持續改善,工作時間中公傷件數均有效控制,近三年失能傷害頻率、失能傷害嚴重率逐年下降,顯見精進措施對員工安全有正面效益。